加(微信:Tapmadou)进入《领导者管理笔记》读者群
(相关资料图)
►领导者说:★什么是领导力?是带领他人跟自己走的能力。
本文摘自机械工业出版社《身边的商学院:8堂商业逻辑必修课》
投稿/培训/合作 | Cainiaoo(微信)
分享 | 领导者养成笔记「ID:GoToLead 」
作 者:吴维库,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领导力与组织管理系教授
01
什么是领导力?什么是领导力? 梳理学科发展我们可知,领导力现在有260 多种定义,如果一个概念有这么多种定义,说明这个概念是不精确的,也就是说,领导力是不精确的概念。但人们还是在努力给其一种精确的定义。 美国学者斯蒂芬·P. 罗宾斯是这样定义的:领导力就是缔造愿景,影响群体,实现愿景或目标的能力。这是西方学者普遍认同的定义。 基于多年的领导力课程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以这样定义领导力:带领他人跟自己走的能力。你要想带领别人跟你走,必须让他在你那里得到实惠—既要能得到现在的实惠,还要能得到未来的实惠;必须让他既能拥有现在,还能拥有未来—不但要拥有现在的光明、未来的光明,还要拥有整个过程,也就是他要能跟着你幸福、愉快地走向越来越美好的明天。 所谓美好的明天,需要你缔造一个美好的愿景,然后带领他实现这个愿景。要想让对方愿意跟你走,你需要善待他 ,这意味着你要提升很多关于“美好”的与领导力相关的素质。 此外,我认为还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定义领导力。《道德经》有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借用此句,可以这样定义领导力:领导力是“有无相生”的智慧。 “有无相生”的智慧可以分为以下四个境界。 第一,无中生有。在这世上创新建立一个企业,这种行为便叫无中生有。 第二,有中生有。把小企业变成大企业,将一个经济增长点变成多个经济增长点,这种行为便叫有中生有。 第三,有中化无。将负面的事情、不好的事情反过来运用,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种行为便叫有中化无。 第四,无中化无。这是“有无相生”智慧的最高境界。比如,心态是人们肉眼看不见的,所以无论不良心态、优良心态,都处于“无”的状态,当一个人拥有不良心态时,领导者通过一番解释沟通使其转变了想法,拥有了优良心态,我们便可说这位领导者做到了无中化无。02
领导力的三个层次是否观察过组织中的某个人是怎么产生领导力的? 通常来说,这个人要能做好自己的分内事,并且能很好地表现自己,让领导者看到自己很出色、很出众(个人有能力),而且与团队成员拥有良好的关系,此时他便拥有了个人领导力。当领导者看到这个人的潜力后,一般会提拔他,先给他一个只有几个人的小团队去带。这时,这个人就成了团队的领导者, 在管理这个团队的过程中,他便拥有了团队领导力。如果这个团队的氛围很好,身处其中的每个人都会得到良好的发展,每个人都会心情舒畅并且产出好业绩,这时,团队领导者的业绩是下属业绩之和。 如果这个团队的业绩很出色,对组织内的其他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那么高层领导者就会认为可以再往上提拔这个团队的领导者,让他多管几个团队,此时他便拥有了组织领导力。 在一个人的职业发展过程中,他首先要做好自己的分内事,其次要做好团队的领导者,最后要做好几个团队的领导者。请注意,提升领导力的基础是做好自己的分内事,只有做好自己的分内事才能够带领其他人跟随自己做,而且,你所带领的人的能力越强,你的领导力就会越强。 当原先跟随你的人开始独自带领团队行动且所带领的团队规模越来越大时,你被“扶植”到达的高度就越来越高,这意味着你的权力也越来越大。 由此,我把领导力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个人领导力、团队领导力、组织领导力,如图3-3 所示。 个人领导力可以用一个汉字来表示—“人”,团队领导力可以用一个汉字来表示—“从”,组织领导力也可以用一个汉字来表示—“众”。 1. 个人领导力作为领导者,你首先要确保自己是一个具有优良品格、面对挑战与困难能牢牢“站稳”的人,你应该是朝气蓬勃、精神饱满、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当你的内心有一团火时,你才能释放光和热;当你的内心有一块冰时,即使冰融化了,你的内心还是零摄氏度。 领导力是带领他人跟自己走的能力,我再提出一个领导力定义—领导力就是体力加精力。举个例子,我和一个老板相约某天早上见面,他忙到当天凌晨两三点才睡觉,但早上我见到他时,他依然西装革履,朝气蓬勃。我称赞他说:“你真是天生的老板,精力充沛。”他谦虚道:“我装的。”我又说:“我看出来了,但你已经将装精力充沛当成了习惯,这是很难做到的。” 借此例,我想说明的是:首先,领导者要时常表现出精力充沛的样子;其次,领导者总是爱提拔精力充沛的人;第三,要想被提拔,就要表现出精力充沛的样子;第四,要想时常表现出精力充沛的样子,就要养成表现出精力充沛的习惯。 尤其是刚刚进入职场的毕业生,一定要养成表现出精力充沛的习惯。在校期间,学生总是自由自在的,想晚上看书就晚上看书,想在课堂上睡觉就在课堂上睡觉,很多人会把这种习惯带到职场中。 一定要改变这种不良习惯,因为一旦进入了职场,每时每刻都会被周围的人看着—我在做你在看,你在做他在看,人在做天在看。如果有一天大家要投票表决该提拔谁了,一旦有人提出某人精力不充沛、开会睡觉、听讲座睡觉,而且平时上班还迷迷糊糊的,大家就不会同意提拔此人了。 总之,领导者一定要保持身体健康、精神饱满、斗志昂扬,拥有足够的精力,并管好自己的精力。这本身就体现了一种能力,并且这与个人领导力水平是密切相关的。 2. 团队领导力为什么团队领导力用“从”字来表示呢?在我看来,“从”字左边那个“人”是领导者,右边那个“人”是追随者—领导者拥有领导力,追随者拥有追随力。 在团队中,领导者在前面起带领作用,追随者在后面同步发力,二者同步前进的这种合作情况可以叫“高铁动车”;领导者在前面起带领作用,追随者在后面却不发力,是被动地被拽着走的,这种合作情况可以叫“蒸汽火车”;领导者在前面起带领作用,追随者在后面反向使力,这种合作情况可以叫“破车”。在最后一种情况中,领导者与追随者所在的团队将会分裂。 其中,发展最快的就是“高铁动车”型团队,其中的领导者与追随者都在主动发力,都具有主观能动性,追随者借由“内生动力”跟随领导者主动前行。 总之,要想有团队领导力,领导者必须能够带领别人跟随自己,保证做到上下同心同德,宁可下属不发力也不能让他发反向的力。3. 组织领导力组织领导力可以用“众”字来表示,在我看来,“众”字的上半部分是一个大“人”,底下是两个小“人”,这可以说明大人物是由小人物托起的,小人物成就了大人物,大人物要保护小人物。 升为“大人物”的领导者,能力要足够强大,否则他总会担心手下人的能力超过自己并最终反压自己一头,于是便会使出各种办法来压迫手下人,限制其成长。这种领导风格叫“武大郎开店”:武大郎开店不能用个子比自己高的。 当领导者压迫了手下人时,牛顿运动定律就开始起作用了—作用力等于反作用力。“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些手下人就会把他们头顶上的领导者推翻,把他拽下来,此时,“众”字中的三个“人”就一般高了,但三个“人”一般高,放在一起就不读“众”了,而应称为“乌合之众”。 因此,领导者的领导力是需要不断提升的。当手下人的能力提升了,领导者必须迅速跟进,也提升自己的能力,这样才能获得手下人的认同、追随。领导者应该永远在提升领导力的路上。作 者:吴维库,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领导力与组织管理系教授
来 源:认识管理,本书摘编自《身边的商学院:8堂商业逻辑必修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认识管理经授权原创首发,转载请于我们取得联系。
@THE END
更多推荐公众号改变了阅读规则,有朋友反映有时会收不到文章推送,为避免错过好文,请朋友们将本公众号加“星标★并点“在看”吧。第一步:点击上方蓝字”,第二步:点击右上角“……”,第三步:设为星标★。
《领导者管理笔记》读者群开放,如你致力于提升领导力
请加(微信:Tapmadou)进群
文章来源:领导者养成笔记「ID:GoToLead 」,转载请公众号回复“转载”
版权说明:张三丰(MBA,15年500强跨国公司高层管理经验,人性化管理实战与理论结合第一人,“人人都是领导者“理念推动者,在管理实践方面兼顾西方管理与中国人文,目前为多家公司管理咨询顾问。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