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掌知识为您精心整理了7篇《认识长方形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掌知识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认识长方形说课稿 篇一
认识长方形说课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一、说教材
认识长方形是中班的教学内容。在幼儿认识平面图形的过程中,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幼儿已经认识了圆形、半圆、三角形、正方形,在此基础上来认识长方形,对幼儿来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提高的过程。
二、说目标
长方形是有两组对边相等,四个角一样的的四边形,是幼儿在认识正方形后又认识的一种图形,正方形和长方形对于幼儿来说是容易混淆、不好区分的图形,因此,中班幼儿认识长方形,就必须和正方形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让幼儿认识到长方形与正方形的不同,理解长方形的特征,所以,我把本活动的`目标定为:
1.认识长方形,了解长方形的基本特征。
2.能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解它们的异同点。
3.寻找生活中的长方形。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长方形的特征,并让幼儿联系生活寻找长方形。 难点:通过操作演示让幼儿正确认识并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
四、说教学准备
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及热情,树立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系统观,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我进行了如下准备:
1.长方形、正方形卡纸各一张,为教师演示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做准备。
2.大大小小的长方形纸若干,发给幼儿观察用。
3.几种图形拼贴的卡车和凉亭,巩固练习用。
五、说教法和学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应该成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的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我采用了如下方法:
1.创设情景导入。
由正方形宝宝很高兴,她家来了一位客人引出长方形。
2.观察比较:通过肉眼观察,引导幼儿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异同。
3.操作法:幼儿动手,通过触摸,数一数,比一比来发现长方形的特征。
六、说教学过程
本次教学活动分为四大部分:
1.创设情景导入。
由正方形宝宝很高兴,她家来了一位客人引出长方形。
2.通过比较,初步感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异同。
(1)引导幼儿通过目测感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异同点。
(2)提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幼儿比一比,量一量,感知长方形的特征。
(3)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正方形四个边相等、长方形对边相等。)
3.操作练习
出示各种图形拼贴的组合图,让幼儿找出里面的长方形,并说出他们的数量。
4.通过寻找生活中的长方形,加深对长方形特征的认识。
(1)让幼儿在教室中,寻找长方形,先请几个名幼儿找找、说说。 “在教室中,隐藏着不少长方形宝宝和他的朋友,你能找出来吗?”
(2)回家和家长一起找找藏在家里的长方形。
长方形教案 篇二
教学内容
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推导和掌握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2.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3.通过观察、探究等活动,感受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
推导并掌握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
会应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提问: 1.什么是面积?
2.面积单位有哪些?二探索新知: 1.出示一个长方形
提问:你能用什么方法计算下面长方形的面积吗?引导:先用数方格的方法数出面积。
2.把长方形的。长加长,宽不变,或者长不变,宽加长试想:长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长与宽有关。
验证:学生课下用12张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看看能拼成几种长方形?
课上教师提问有几种拼法?出示长方形图片让学生完成表格。
学生拼图并且回答表格问题引导得出结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三巩固运用
试一试:黑板的长是6米,宽是3米,黑板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学生自主练习,教师找学生回答。
练一练:出示长方形图片,让学生自主练习,巩固本节课内容。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认识长方形教案 篇三
活动目标
1.认识长方形,知道名称和基本特征,能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解它们的异同。
2.能在周围环境中找出象长方形的物体。培养幼儿对图形进行比较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课件:[2-54]各种各样的形状
2.正方形娃娃一个;幼儿用正方形纸和长方形纸。
教学具图片
活动过程
一、复习巩固对正方形的认知,引出课题。
出示正方形娃娃,问:“这是谁呀?它叫什么名字?长得什么样?
(请幼儿两人互相说说)
小结:正方形有4条边、4个角,4条边一样长,4个角一样大。
二、认识长方形
1.操作感知
(1)请幼儿自我比较:
用正方形纸与另一个图形比较,数数边、数数角,找一找比一比,正方形与另一个图形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哪些地方不一样?
(2)两个图形什么地方一样?
(两个图形都有4条边、4个角,4个角一样大)
(3)两个图形什么地方不一样?
(另一个图形对边一样长)
(4)请幼儿再次进行比较,将对边折叠验证是否一样长。
2.让幼儿用语言说出长方形长的什么样,边用手指着边说
小结:这种图形叫长方形。长方形有4条边、4个角,4个角一样大,对边一样长。
三、游戏巩固:送图形娃娃回家
方法:教师分别出示正方形妈妈和长方形妈妈的 头象,启发幼儿将自己手中的图形送到妈妈身边来,并说“我把X娃娃送回家”。
请幼儿互相检验结果。
四、数学课件演示:
[2-54]各种各样的形状
寻找法:启发幼儿课件中寻找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物品。
长方形教案 篇四
活动目标:
1.能够不受大小、颜色及摆放位置的影响,初步感知长方形的基本特征
2.能根据物体的一个特征找到与长方形相似的物体。
活动准备:
1.正方形、长方形图片各一
2.幼儿用书,笔
3.背景图
活动重点(难点):能根据物体的一个特征找到与长方形相似的物体。
活动过程:
一、图形找家,复习认识几何图形
1.黑板上有些什么图形,谁来说说?
2.连线的形式帮助图形宝宝找家。
小结:图形宝宝颜色不同,大小不同都可以找到有图形标志的家。
二、折一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比较
1.出示长方形。刚才有的小朋友说它和正方形有点像,那么是不是
正方形呢?它也有四条边四个角,为什么说它不是正方形?
2.请小朋友拿出正方形和长方形,折一折、比一比,看看正方形和
这个图形相比有什么不同。
小结:这个图形虽然也有四条边四个角,但这个图形只有两条对边一
样长,做另据的两条边不一样长,这个图形有自己的`名字,叫长方形。
三、经验拓展,寻找身边的长方形。
1.观察身边哪些东西是长方形的,
2.学校、家里、生活中还看到过哪些东西是长方形的。
幼儿园中班《认识长方形》教案 篇五
幼儿园中班《认识长方形》教案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生活中各种长方形的物品。
2.发音标准,敢于用汉语表达所见物品的形状。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敢于并乐于用汉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
活动准备
1.大小、颜色不等的圆形卡纸若干。
2.大小颜色不等的长方形卡片 若干
3.小红花
活动过程
一、展开部分
1.教师在黑板上画上圆形,长方形图案,请幼儿说出所指图行的名称。
2.教师将幼儿园带入区角认识图形。
3.教师让幼儿给长方形图片进行找朋友活动,把相同的图片放到一起,并装入纸箱中。
4.将幼儿分组进行此活动。
5.教师引导幼儿在教室中寻找长方形物品。如黑板、桌面、电视机、窗户、门。
6.引导幼儿说出名句子:
长方形的桌子、
长方形的 黑板、
长方形的`窗户
二、结束部分
让幼儿手拿粉笔在黑板上画长方形,比一比谁画得最好、最像,最漂亮,教师对表现突出的幼儿进行表扬,并贴小红花。
教学反思
1.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幼儿和积极性、参与性。2、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表达形式表达的意愿、教师给予及于的配合和支持。3、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性格特征给予相应的指导。
认识长方形教案 篇六
活动目标:
1.在与正方形的比较中认识长方形及它的特征。
2.诱发学习图形的兴趣,进入数学世界。
3.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每人正方形纸、长方形纸各1张,各种长方形组成的物体。
活动流程:
感知长方形——比较正、长方形——寻找长方形。
活动过程:
感知长方形:说说它象什么?(冰箱、彩梯、桌椅、轮船、寄信)这些东西都是由长方形组成的,长方形的用处很大。
比较正、长方形:让幼儿从我手中的两张纸中找出已认识的正方形的纸,用折线的方法对正方形的四条边的长短,四个角的大小进行比较。引导幼儿用折纸方法对这张纸的两边进行比较,使幼儿发现长方形的特征。用长方形和正方形比较,说说他们不同的地方。相对的两条边一样长是正方形,而这张相邻的两条边不一样长是长方形 。(幼儿学会说)
寻找识别长方形:窗和门都是长方形的,还有什么是长方形的?(汽车、楼梯……)
效果记录:
对学习长方形很感兴趣,教师一拿出范例,幼儿就能准确的说出这是什么物体,由什么图形组成?对教室里由长方形组成的物体能描绘出来,能明显的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反思:
1.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幼儿和积极性、参与性。2、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表达形式表达的意愿、教师给予配合和支持。3、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性格特征给予相应的指导。
长方形教案 篇七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操作、比较与归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
2.能够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3.通过观察、动手和小组合作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4.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在一年级已直观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这里再来进一步的认识。教学时,应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亲自动手量一量、折一折,发现并尝试归纳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2.经历比一比的操作过程,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推一推、拉一拉、画一画等活动,使学生获得研究图形的经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过程:
一、认识长方形与正方形
1.欣赏长方形、正方形拼成的美丽图案。
2.让孩子说说这些图案是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的,在自己的印象中,长方形和正方形是怎样的图形。
二、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1.参与并指导小组活动。
2.听汇报,做指导并板书。
3.巡视,指导。
4.个别指导。
三、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
1.出示装有长方形纸的信封。
2.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3.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
4.听汇报,引导学生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四、实践与应用
1.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
2.把一个长12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纸,折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以上就是掌知识为大家整理的7篇《认识长方形教案》,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