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 共享联盟·宁波 邹鑫 记者 周松华
临近开学,为了便于沟通交流,老师们都会建立班级微信群,及时向学生家长发布学校相关通知。可一些不法分子却动起了班级群的歪脑筋,冒名进入班级群,并假扮老师身份实施诈骗。近日,宁波市公安局鄞州分局发出预警,并发布了两个近期发生的真实案例。
崔女士在潘火经营一家面馆,8月16日,崔女士接到了一个“订餐”电话,对方自称是崔女士女儿学校的“李老师”,想在她的面馆订餐,不疑有诈的崔女士欣然同意。
(相关资料图)
假“老师”订餐
点餐后,“李老师”又提出让崔女士帮忙采购一批鲍鱼罐头,并指定了进货厂商,随后又发来了一张银行转账回单截图,称已向崔女士的账户转入了货款。
就在崔女士准备向“李老师”指定的厂商转账时,她看到了女儿放假前带回的反诈宣传册,想起辖区民警来店里做反诈宣传时常说的“不要随意向陌生人转账”。崔女士心生警惕,果不其然,查看银行账户后,她发现钱款并没有到账,和学校核实后,学校也表示在职教师中没有所谓的“李老师”。
无独有偶,8月中旬,同样是学生家长的杨先生接下了一个大单,对方自称是其孩子所在学校的老师,学校在开学前需要大面积打扫卫生。
当杨先生准备到场实地查看时,对方又提出,打扫前学校要翻新墙面,而自己不便直接和涂料供应商交易,想通过杨先生代为采购,毫无防备的杨先生答应了下来。
骗子伪造的转账回单
按要求向供应商支付10000元定金后,“老师”又表示涂料不够,需要再次垫资订购,这一次,杨先生起了疑心,选择报警求助。
开学季临近,各类冒充”老师“的诈骗又抬头。对此,警方提醒,在这类诈骗中,诈骗分子往往冒充“老师”,利用家长对老师身份的信任,假称需要订餐或采购物资,指定货品后再提供虚假供应商要求家长代为购买,并伪造转账截图,待受骗家长垫付货款后,“采购老师”和“供应商”便会双双消失。
学生家长在接到类似委托时,务必认真核实对方身份,千万不要垫付资金向来历不明的“供货商”购买指定商品,切勿轻信对方发来的“转账截图”。
“转载请注明出处”
标签: